治疗过敏性休克需立即脱离过敏原,保持呼吸道通畅,注射肾上腺素,补充血容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监测生命体征,病情稳定后观察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特殊人群需谨慎治疗。
一、立即脱离过敏原
若患者因被昆虫叮咬发生过敏性休克,应迅速将患者带离昆虫叮咬现场;若因接触某种食物或药物引发,需立即停止接触该可疑过敏原,这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要步骤,可避免过敏原持续刺激机体,加重过敏反应。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取平卧位,若有呕吐物等应及时清除,防止堵塞气道。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气道的维护,因为儿童气道相对狭窄,更易发生梗阻。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给予吸氧,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三、注射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能迅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减轻喉头水肿,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采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
四、补充血容量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等晶体液,以补充因血管扩张导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补液时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防止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儿童患者补液需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补液量,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
五、应用糖皮质激素
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它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介质释放,进一步缓解患者的过敏症状。糖皮质激素起效相对较慢,但能起到长期的抗炎抗过敏效果。
六、监测生命体征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变化相对较快,更要频繁监测。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血压仍不回升时,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其他升压药物等。
七、后续观察与处理
患者病情稳定后,仍需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因为过敏性休克可能会有复发的情况。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要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的方法,如详细记录食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外出时携带急救药物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治疗要更加谨慎,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在使用药物时要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