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膀胱炎是真菌侵袭膀胱引发的炎症,常见致病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多因菌群失调、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影响致病,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及非典型表现,诊断靠尿液找菌丝孢子或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用抗真菌药并处理基础疾病,特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免疫低下人群要提升免疫,儿童需谨慎用抗生素。
一、定义
真菌膀胱炎是由真菌侵袭膀胱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常见致病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等,多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存在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导致真菌在膀胱内定植增殖而致病。
二、病因
1.菌群失调: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破坏尿路正常菌群平衡,为真菌滋生创造条件;2.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会损伤尿道黏膜,增加真菌感染膀胱的风险;3.基础疾病影响: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免疫缺陷患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易受真菌侵袭引发膀胱炎。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部分可出现血尿、下腹部坠胀不适;2.非典型表现: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基础疾病严重者可能无明显尿路刺激症状,仅表现为全身状况变差等非特异性表现。
四、诊断
1.尿液检查:显微镜下观察尿液找菌丝或孢子,或进行尿液真菌培养,若培养出致病真菌可确诊;2.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超声、CT等检查,了解膀胱形态及有无其他并发症。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等,同时需积极处理基础疾病,如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对于留置导尿管者需评估是否拔除导尿管以减少真菌持续感染因素。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真菌膀胱炎的复发风险,因其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规范降糖治疗能改善机体免疫及代谢状态;2.免疫低下人群:需采取措施提升免疫力,如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防止菌群进一步失调加重真菌感染;3.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抗生素,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维护尿路健康,密切关注儿童排尿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因儿童机体发育尚未完善,不当用药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