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现场初步处理需迅速移至通风阴凉处平卧并松开束缚,轻症中暑神志清者可用湿毛巾擦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或让其浸泡在15-20℃水中物理降温,轻症可补充含氯化钠的清凉饮料少量多次,重症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要立即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儿童降温不宜过快用温水擦浴,老年人降温缓慢并监测生命体征,有基础病者以物理降温为主谨慎操作。
一、现场初步处理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立即将中暑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让患者平卧,松开衣领、腰带等束缚,以促进机体散热,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病情加重。
2.物理降温操作:对于神志清晰的轻症中暑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式。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让患者浸泡在15~20℃的水中进行降温,但需注意水温不宜过低,浸泡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出现体温过低情况。
二、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轻症中暑患者可适当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给予口服含氯化钠0.1%~0.3%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等,采取少量多次饮用的方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呕吐,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三、重症中暑的紧急应对
若患者出现高热(核心体温常>40℃)、昏迷、抽搐等重症中暑表现,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过程中,不要随意搬动患者。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但操作需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中暑时降温速度不宜过快,避免使用过冷物品(如冰袋),可选择温水擦浴的方式降温,同时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及是否有脱水表现,因其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弱,需特别关注。
老年人: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较差,降温过程应缓慢进行,避免因快速降温引发心血管等系统的不稳定。同时要留意老年人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降温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防止基础疾病加重。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此类患者中暑时应以物理降温为主,谨慎进行降温操作,避免因降温过快或过强诱发基础疾病加重。例如糖尿病患者需关注补液后对血糖的影响,在补充液体时需综合考虑血糖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