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虫叮咬传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夏秋季流行病原体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含单股正链RNA对热乙醚敏感传播媒介主要是三带喙库蚊临床表现初期起病急伴头痛恶心呕吐等,极期病程4到10日有高热意识障碍等为病情最重阶段,恢复期体温下降精神症状好转部分留后遗症,后遗症期6个月后仍有神经症状;预防要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管理家畜,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儿童老人注意防护。
一、定义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在夏秋季流行,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二、病原体
乙脑的病原体为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呈球形,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有脂蛋白包膜,对热、乙醚等敏感。
三、传播途径
蚊虫是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三带喙库蚊为我国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人或动物后,病毒侵入人体,若人体免疫力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经血流播散至全身,进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疾病。
四、临床表现
1.初期:起病急,体温在1~2日内升至39~40℃,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精神倦怠或嗜睡等表现。
2.极期:病程第4~10日,表现为高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等,此期是病情最重阶段,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
3.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好转,一般2周左右可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失语、肢体瘫痪、精神失常等后遗症。
4.后遗症期:患病6个月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如失语、肢体强直性瘫痪、智力减退等,部分患者可持续存在。
五、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乙脑患者,加强猪等家畜的管理,尤其是幼猪,可通过疫苗接种等降低猪的带病毒率。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和灭蚊是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包括使用蚊帐、蚊香,清除蚊虫滋生地等。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手段,儿童等易感人群应按免疫程序规范接种疫苗。对于儿童,因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需重视疫苗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老年人也应注意防护,避免蚊虫叮咬,降低感染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