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发烧的处理包括一般治疗(保证休息、补充水分)、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药物治疗(以患者舒适度为用药标准,特殊人群用药需注意)、病因治疗(病毒感染多数自愈,流感可在合适时间用抗流感药,细菌感染用合适抗生素且遵医嘱)。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环境: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需保证充足休息,营造舒适、安静且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通风良好的环境,让身体得以恢复,尤其对于儿童,充足休息有助于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不同年龄段儿童休息需求有所差异,婴儿可能需更多睡眠时间。
2.补充水分:多饮用温开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防止因发烧导致脱水。水分摄入可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水分补充量需适当调整,例如儿童要根据体重等情况合理保证水分摄取。
二、物理降温
1.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但要注意,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因其皮肤较为娇嫩,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且水温要严格控制在合适范围。
2.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于额头等部位,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及成分的作用来降低体温,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适合儿童,使用方便且相对安全。
三、药物治疗原则
1.用药考量: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选择是否用药,而非机械按体温用药。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年龄禁忌,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
2.特殊人群注意:如孕妇发烧时用药需谨慎,要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老年人发烧时,需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因为发烧可能会加重心、肺等重要脏器的负担,用药时要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等状况。
四、病因治疗
1.病毒感染: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一般可自愈,通常无需特殊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对于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符合相应适应证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判断。
2.细菌感染: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等情况,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根据感染情况及患者个体差异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