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引起腹痛的原因,多由病毒感染致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后病原体等经淋巴循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致其充血水肿肿大,发病时机体免疫反应致淋巴结充血水肿增大刺激神经引起腹痛等表现,症状有发热、腹痛部位不固定可伴其他症状,体征压痛不固定需鉴别其他急腹症,诊断靠超声检查结合表现排除其他急腹症,治疗采取对症支持及针对病毒感染的观察支持,特殊人群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及谨慎用药,成人少见需排除其他急腹症。
一、定义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的引起腹痛的原因,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B组病毒、其他肠道病毒等,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系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原体及其毒素经淋巴循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出现充血、水肿、肿大等病理改变。
二、发病机制
当儿童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时,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可通过淋巴系统传播至肠系膜淋巴结,引发免疫反应,致使淋巴结充血、水肿、体积增大,进而刺激周围神经引起腹痛等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痛部位不固定,可位于脐周或右下腹,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部分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2.体征特点:腹部查体时压痛部位不固定,无明显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右下腹压痛时需与急性阑尾炎等疾病鉴别。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超声检查,超声下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一般淋巴结短径≥5mm可考虑为肿大,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可辅助诊断,同时需排除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其他急腹症。
五、治疗原则
1.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发热患儿,可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退热措施;腹痛明显时可通过安抚等方式缓解患儿不适,一般采取非药物干预为主。
2.病因处理:因多为病毒感染引起,通常无需使用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病毒感染进行观察和支持,多数患儿经对症处理后可逐渐康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腹痛加重、出现持续高热、呕吐频繁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避免低龄儿童不当使用可能存在风险的药物。
成人:成人相对少见肠系膜淋巴结炎,若出现类似症状需注意排除其他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等,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