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的现状及病因是什么
流感是全球常见具季节性流行特点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地区和季节毒株有差异,属正黏病毒科分甲乙丙丁型甲乙为引起人类季节性流行主要病原体,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易点突变致抗原漂移引发季节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不同亚型间基因重配致抗原转换可引发世界性大流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接触污染物品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老人孕妇等患重症风险高。
一、流感病毒现状
流感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季节性流行特点,不同地区和季节流行的流感病毒毒株有所差异。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监测,全球每年约有5%-15%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生季节性流感,可导致一定比例的重症病例和死亡,对公共健康构成持续威胁。流感在温带地区通常冬春季高发,热带地区则无明显季节性差异,且随着病毒变异,新的流行株不断出现,需持续监测和应对。
二、流感病毒病因
(一)病毒分类与结构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不同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引起人类季节性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流感病毒颗粒呈球形或丝状,核心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外有包膜,包膜上镶嵌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糖蛋白刺突,这些刺突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及抗原变异的关键结构。
(二)抗原变异机制
1.抗原漂移: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易发生点突变,导致抗原性发生小幅度变异,是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异积累可使人群原有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新的流行。
2.抗原转换:甲型流感病毒的不同亚型之间发生基因重配,导致HA和(或)NA抗原性发生大幅度变异,产生新的病毒亚型,人群普遍缺乏对其免疫力,可引发世界性大流行,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等均由抗原转换所致。
(三)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流感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等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流感后更易出现高热、肺炎等并发症;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感染流感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孕妇感染流感可能影响自身健康及胎儿发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