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多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伴全身症状,由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初产妇多见,与乳汁排出不畅、乳头破损等相关。非药物干预包括频繁哺乳、用吸奶器辅助吸奶、哺乳前轻柔按摩乳房排空乳汁,哺乳前用40-50℃温毛巾热敷乳房,疼痛持续不缓解、体温超38.5℃、出现寒战或乳房有波动感需及时就医,哺乳期女性要保持乳头清洁、注意哺乳姿势等,婴儿吸吮也有预防作用,需及时采取合适措施处理,严重时就医。
一、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识别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多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是由于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其以初产妇多见,与乳汁排出不畅、乳头破损等因素相关。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排空乳汁
频繁哺乳:让婴儿多吸吮患侧乳房,尽量将乳汁排空,可促进乳汁排出,减轻乳汁淤积。例如,每隔2-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尽量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另一侧。对于婴儿不能完全吸空乳汁的情况,可使用吸奶器辅助吸奶。
按摩:在哺乳前可轻柔按摩乳房,从乳房边缘向乳头方向按摩,有助于乳汁排出。但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加重乳房损伤。
2.局部热敷
哺乳前用40-50℃的温毛巾热敷乳房3-5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不过,若乳房局部皮肤有破损或炎症加重时需谨慎使用热敷。
三、就医指征及进一步处理
1.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乳房疼痛持续不缓解,体温超过38.5℃,或者出现寒战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若乳房出现波动感,提示可能形成脓肿,此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穿刺引流等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要保持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前后用清水清洗乳头。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避免乳头损伤。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身体恢复。
婴儿:婴儿吸吮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感染。婴儿的吸吮有助于刺激乳汁分泌和排出,对预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有一定帮助。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需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处理,非药物干预是基础,若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不同人群在整个过程中都有相应需要注意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