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女性生理结构因素(尿道短、宽且直,距离肛门近易让细菌侵入)、性生活相关因素(性生活挤压细菌入尿道、杀精子剂避孕增加风险)、个人卫生因素(外阴清洁不当、穿紧身衣物利于细菌滋生)以及其他因素(绝经后女性雌激素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利于细菌生长且免疫力受影响、长期留置导尿管破坏防御屏障)。
1.女性生理结构因素
女性尿道短、宽且直,距离肛门较近,这种生理结构使得细菌更容易从尿道侵入膀胱引发感染。女性尿道长度约3-5厘米,而男性尿道长度约18厘米左右,相比之下女性尿道短宽直的特点增加了细菌上行感染的风险。例如,肛门周围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很容易在女性清洁不当等情况下通过尿道进入膀胱。
2.性生活相关因素
1.性生活过程:性生活时会将周围的细菌挤压入尿道,从而增加膀胱炎的发生风险。比如,性交过程中可能会把阴道内的细菌推移至尿道附近,进而导致细菌进入膀胱引起感染。
2.避孕方式:使用杀精子剂避孕的女性,膀胱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杀精子剂可能会改变阴道内的环境,使得细菌更容易生长繁殖,进而增加了膀胱感染的机会。
3.个人卫生因素
1.外阴清洁不当:不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尤其是大便后擦拭方向不正确(由肛门向尿道方向擦拭),会将肠道细菌带到尿道附近引发感染。
2.穿着紧身衣物:长时间穿着紧身化纤内裤等紧身衣物,会使会阴部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增加膀胱炎的发病几率。
4.其他因素
1.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膀胱炎。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影响尿道和阴道黏膜的正常防御功能,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机体的免疫力也会受到影响,使得糖尿病患者发生膀胱炎的风险比正常人高。高血糖环境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而且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其抗感染能力下降。
3.长期留置导尿管:对于因疾病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女性,导尿管会破坏尿道的正常防御屏障,使得细菌更容易进入膀胱引起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会直接为细菌提供了一条进入膀胱的途径,增加了膀胱炎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