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接种局部常见疼痛红肿硬结等轻度可自行消退全身有低热及乏力头痛等不适儿童接种需家长密切观察异常表现孕妇接种需评估风险有基础疾病者需关注免疫反应及副作用情况。
一、局部副作用表现及特点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局部副作用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疼痛、红肿、硬结等。疼痛通常为轻度,多数接种者可耐受,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红肿和硬结的范围多较小,直径通常不超过5厘米,且多可在1-3天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医疗干预,保持局部清洁即可。
二、全身副作用表现及特点
1.发热:部分接种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以低热为主,体温多在37.1~38℃之间,少数可出现中度发热,体温范围为38.1~39℃。发热一般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持续时间较短,多不超过2天可自行恢复正常。
2.全身不适症状:可能出现乏力、头痛、眩晕、关节痛、肌肉痛、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乏力表现为身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头痛多为轻至中度,呈间歇性;关节痛和肌肉痛一般为酸痛,程度较轻,多数在1-3天内缓解;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通常较轻,持续时间短,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可通过休息等方式缓解。
三、特殊人群的副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时,局部和全身副作用的发生率与成人无显著差异,但儿童对不适症状的表达可能不够准确,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接种后的反应,如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9℃)、注射部位红肿范围迅速扩大(直径>5厘米)或伴有精神萎靡、抽搐等异常表现时,需及时就医。同时,儿童接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
2.孕妇:现有研究表明,狂犬病疫苗对胎儿一般无不良影响。但孕妇接种时需谨慎评估暴露风险,若因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而需接种,应在充分知情同意后进行接种。接种后需密切观察孕妇的全身反应,如出现严重发热或其他明显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需关注免疫反应情况,因为免疫系统疾病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副作用的表现。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种后,局部或全身副作用可能较常人有不同表现,若出现副作用加重或持续不缓解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由医生综合基础疾病状况判断后续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