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膜炎患者宜采取患侧卧位,其可减轻疼痛、利于呼吸功能维持;儿童患者要确保舒适安全并观察情况;老年患者需注意稳定卧位防意外并关注呼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患者要监测生命体征调整卧位以减少对基础疾病不利影响。
一、急性胸膜炎患者宜采取的卧位
急性胸膜炎患者宜采取患侧卧位。
(一)患侧卧位的优势及作用机制
1.减轻疼痛:患侧卧位时,可使患侧胸廓活动度减小,从而减少因呼吸运动对病变胸膜的刺激,缓解疼痛。研究表明,与其他卧位相比,患侧卧位能显著降低胸膜摩擦引起的疼痛程度,这是因为患侧胸廓的运动受限,胸膜的相互摩擦减少。
2.利于呼吸功能维持:患侧卧位有助于保持气管、支气管的通畅,使健侧肺能够更好地发挥呼吸功能。在急性胸膜炎时,患侧可能存在胸腔积液或炎症导致呼吸功能受限,患侧卧位可避免患侧肺组织进一步受压,保证气体交换的相对平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患侧卧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其呼吸的稳定性,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胸膜炎患者,患侧卧位可减少患侧肺部受病变影响的程度,维持相对较好的通气状态。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急性胸膜炎时,采取患侧卧位需注意确保患儿的舒适和安全。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等情况,因为儿童的胸廓活动度相对较小,但对体位变化的耐受性也较差。应选择合适的支撑物,保证患儿患侧卧位时身体处于稳定状态,同时避免因卧位导致气道受压等情况发生。
(二)老年患者
老年急性胸膜炎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差等情况。需协助老年患者采取舒适且稳定的患侧卧位,防止因体位变动过大而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呼吸状况,因为老年患者的呼吸储备功能相对较低,患侧卧位时要确保呼吸通畅,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卧位以更好地维持呼吸功能。
(三)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急性胸膜炎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时要注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患侧卧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静脉回流等情况,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卧位,以在缓解胸膜炎相关症状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基础疾病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