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防中暑药物包括具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功效的藿香正气类制剂、有健胃驱风作用的十滴水及可提神醒脑的清凉油等外用制剂,特殊人群中儿童应避强刺激药选温和制剂,孕妇用藿香正气类需谨慎,老年人用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且优先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是基础,需带遮阳帽太阳镜、备水或电解质饮品、避高温时段活动来降低中暑概率。
一、常用防中暑药物及作用
1.藿香正气类制剂:包括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能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的水液代谢和胃肠功能来减轻中暑相关不适。
2.十滴水:有健胃、驱风作用,常用于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情况,可帮助调节胃肠功能,缓解中暑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3.清凉油、风油精等外用制剂:涂抹于太阳穴、人中穴等部位可提神醒脑,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等不适,其主要通过刺激局部皮肤神经末梢,起到提神及舒缓不适的作用。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应避免使用风油精、十滴水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选择成分温和的外用清凉制剂,如儿童专用的清凉喷雾等,且非药物干预更为重要,需确保儿童及时处于阴凉通风处并补充适量水分,因为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中暑风险较高且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
2.孕妇:使用藿香正气类制剂需谨慎,部分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成分,孕妇使用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防中暑方式,优先通过非药物干预来预防中暑,如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选择凉爽环境等。
3.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且应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中暑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非药物干预能降低药物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更贴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三、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
除药物外,非药物干预是预防中暑的基础。应随身携带遮阳帽、太阳镜以减少阳光直接照射;准备充足的饮用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气温最高的时段(通常为10:00-16:00)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暴露在户外,通过这些非药物措施能有效降低中暑发生的概率,是防中暑的首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