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疝气是常见小儿外科疾病,多因婴儿脐环未闭合致,新生儿多见,女略高。直径小的可观察等待,避免婴儿剧烈哭闹;也可用疝气带压迫,但要注意松紧。直径大、1岁后未自愈或嵌顿需手术,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儿要注意脐部清洁干燥,有基础病要谨慎。大多预后好,延误治疗会有严重并发症。
一、肚脐疝气的基本情况
肚脐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多因婴儿脐环未闭合所致,在新生儿中较为多见,女孩发病率相对略高。通常是婴儿哭闹、咳嗽等导致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经脐环突出形成。
二、非手术治疗情况
1.观察等待:对于直径较小的肚脐疝气,多数婴儿在1岁内有自行愈合的可能,所以可先进行观察等待。在此期间要避免婴儿长时间剧烈哭闹,减少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因为剧烈哭闹会加重疝气突出程度,不利于自愈。比如,婴儿哭闹时家长要及时安抚,通过喂奶、轻柔抚摸等方式让婴儿平静下来。
2.使用疝气带:可以使用疝气带压迫脐环,阻止疝内容物突出,有助于脐环闭合。但使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疝气带,调整好松紧度,避免过紧影响婴儿局部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达不到压迫效果。一般每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皮肤损伤等问题。
三、手术治疗情况
1.手术指征:如果肚脐疝气直径较大,超过1-2厘米,或者在1岁后仍未自愈,以及发生嵌顿(疝内容物突出后不能回纳,可能会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时,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一般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相对简单,通过结扎疝囊,关闭脐环,达到治疗目的。手术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婴儿人群:婴儿患肚脐疝气时,家长要特别注意日常护理,保持婴儿脐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在给婴儿换尿布等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对脐部造成刺激。同时,密切观察疝气情况,若发现疝气突出频繁或者出现嵌顿迹象,要及时就医。
2.特殊病史婴儿:如果婴儿有其他基础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在处理肚脐疝气时要更加谨慎,需要综合评估婴儿的身体状况,由医生权衡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风险和收益后再做决定。
五、预后情况
大多数肚脐疝气经过合适的处理后预后良好,通过非手术观察自愈或者手术治疗后一般都能恢复正常,对婴儿的生长发育等通常不会造成长期不良影响。但如果延误治疗,发生嵌顿可能会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婴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