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超重肥胖者减重、避免便秘)、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膀胱训练(逐渐延长排尿间隔)、电刺激疗法;手术治疗有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常用、创伤小恢复快)和胶原注射治疗(适用于部分轻中度、需防并发症);老年女性要避免增加腹压动作、定期评估盆底肌并预防便秘,孕妇产后6周左右开始盆底肌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
一、非手术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减轻体重是重要措施,研究显示体重减轻5%-10%可显著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因体重减轻能降低腹压对尿道的影响;避免长期便秘,因便秘会增加腹压,加重尿失禁风险。
2.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是经典的盆底肌训练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尿时的肌肉收缩),每次收缩持续3秒以上,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多项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3.膀胱训练:通过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来训练膀胱功能,例如开始时每1-2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延长至每2-3小时排尿一次,有助于减少不自主的漏尿发生。
4.电刺激疗法:利用低强度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可促进盆底肌收缩,增强肌肉力量,临床研究证实电刺激疗法对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效果,尤其适用于无法自主进行盆底肌训练的患者。
二、手术治疗
1.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这是目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将一条合成材料制成的网片放置在尿道中段,起到支撑尿道的作用,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其有效率较高。
2.胶原注射治疗:将胶原物质注射到尿道周围组织,增加尿道的支撑力,适用于部分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但需注意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如注射部位感染等,临床应用需谨慎评估。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盆底肌松弛等因素更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除上述治疗外,需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同时可定期进行盆底肌评估,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可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
孕妇:孕期随着子宫增大可能增加腹压,孕妇应在产后尽早开始盆底肌训练,一般产后6周左右可进行凯格尔运动,这有助于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且对母婴健康无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