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最危险且常见并发症是窒息,其发生机制是血液阻塞气道致缺氧危及生命,儿童因气道窄、咳嗽反射弱风险高,老年因心肺功能差耐受低风险高,有基础病者风险更高,预防要点包括合适体位引流、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准备急救设备和医护掌握技能。
一、窒息的发生机制及危害
支气管扩张患者由于气道内存在较多的痰液以及因咯血积聚的血液,当大咯血时,血液可能会阻塞气道。气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一旦发生阻塞,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通气,引起缺氧。若不能及时解除气道阻塞,严重缺氧会迅速危及患者生命,是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最危险的情况。同时,大咯血较为常见,而血液阻塞气道引发窒息是常见的严重后果。
二、相关人群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儿童患者:儿童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时,因其气道相对更狭窄,发生窒息的风险更高。儿童的咳嗽反射可能相对较弱,不能有效地将阻塞气道的血液排出,所以需要特别密切观察儿童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其气道通畅,必要时采取吸痰等措施及时清除气道内的血液。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心肺功能等基础功能下降的情况,发生窒息后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更差。老年患者大咯血时,要更加迅速地识别窒息征象,如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尽快采取措施解除气道阻塞,比如立即采取头低脚高体位引流等方法帮助排出气道内血液。
有基础肺部疾病患者:本身有支气管扩张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大咯血时发生窒息的风险较常人更高。这类患者需要在病情监测上更加严格,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其咯血情况,准备好抢救设备如吸痰器、气管插管等,以便在发生窒息时能迅速进行抢救。
三、预防窒息的相关要点
体位引流:对于有大咯血风险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可采取合适的体位引流,如患侧卧位,以利于血液排出,减少血液在气道内积聚从而降低窒息发生概率。但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体位,避免不恰当的体位导致血液流向更不利的气道位置。
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患者有咯血不畅、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可能提示气道阻塞的表现,要立即采取措施。
急救准备: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救治环境中,要配备好急救设备,如气管插管设备、吸痰装置等,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急救操作技能,以便在窒息发生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