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中毒
水中毒是机体水分摄入总量远超排出量致水分潴留、血浆渗透压下降及循环血量增多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功能不全、短期内大量饮水,发病机制是水潴留使细胞外液量增多、血清钠降低、水向细胞内转移致细胞水肿尤以脑细胞明显,临床表现有轻度头痛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及重度抽搐昏迷等,诊断靠病史采集和实验室检查(血清钠等降低),治疗需立即停止水分摄入、用利尿剂促进排出,严重者透析,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应避免短时间大量饮水、新生儿喂养控量、基础疾病者严格控入液量等。
一、定义
水中毒是机体水分摄入总量远超排出量,致使水分在体内潴留,引发血浆渗透压下降及循环血量增多的病理状态。
二、病因
1.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某些疾病(如颅脑外伤、肺部疾病等)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引起水潴留。
2.肾功能不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排水能力下降,易出现水潴留。
3.短期内大量饮水:健康人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超过肾脏排泄能力,可引发水中毒。
三、发病机制
水潴留使细胞外液量增多,血清钠浓度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水向细胞内转移,导致细胞水肿,尤以脑细胞水肿明显,进而引发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四、临床表现
1.轻度水中毒:可出现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2.重度水中毒:可表现为抽搐、昏迷、颅内压增高(如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五、诊断
1.病史采集:了解近期水摄入情况、基础疾病等。
2.实验室检查:血清钠降低(一般<130mmol/L),血浆渗透压降低,尿量初期可增多后减少等。
六、治疗原则
1.立即停止水分摄入:减少水的继续潴留。
2.促进水分排出: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增加尿量,促进水排出。
3.严重者透析治疗:对于重度水中毒伴严重脑水肿等情况,可考虑透析疗法。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应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日常饮水需少量多次,关注自身口渴等信号合理补水。
2.新生儿:肾脏功能不完善,喂养时需严格把控奶液或水分摄入量,遵循科学喂养指导,防止因水分摄入不当引发水中毒。
3.基础疾病患者:有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入液量,定期监测电解质及液体平衡情况,若出现水摄入相关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