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致病因素包括细菌感染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常见,经上行感染引发,女性因尿道短宽直等结构及相关不良习惯易患;还有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感染,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等人群易受侵袭;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尿路梗阻、膀胱结石异物会致尿液引流不畅或黏膜防御破坏;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及免疫力降易引发,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抵御力弱;特殊人群中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低,儿童卫生习惯差或先天畸形,老年人合并前列腺增生等排尿不畅易患膀胱炎。
一、细菌感染为主导因素
膀胱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是细菌感染,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为常见的病原菌,约占70%以上。细菌通常通过上行感染途径引发膀胱炎,即细菌由尿道进入膀胱。女性由于尿道短、宽、直,且距离肛门较近,细菌更容易侵入,因此女性膀胱炎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此外,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经期卫生不良、长期使用卫生护垫等因素,均可能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二、其他病原体感染
除细菌外,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也可引发膀胱炎。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真菌等病原体侵袭而诱发膀胱炎。
三、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
1.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肿瘤等,可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使膀胱内尿液潴留,细菌易于繁殖,从而引发膀胱炎。
2.膀胱结石、异物:膀胱内的结石或留置导尿管等异物,会破坏膀胱黏膜的防御机制,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增加膀胱炎的发生几率。
四、基础疾病影响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得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膀胱炎。
2.免疫系统疾病:如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膀胱炎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五、特殊人群易患因素
1.女性:除生理结构因素外,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膀胱炎。
2.儿童:儿童膀胱炎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先天性尿路畸形等有关,如存在肾盂输尿管反流等情况,易导致细菌逆行感染引发膀胱炎。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残留增加,从而增加膀胱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