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应对包括非药物干预即急性期适当休息制动、用热敷冷敷电疗等物理治疗及病情允许时适度康复锻炼,药物有减轻炎症疼痛的非甾体抗炎药和延缓病情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儿童患风湿病优先非药物干预且康复锻炼需医生指导,孕妇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手段,老年人用药关注肝肾功能、物理治疗注意温度强度、康复锻炼重安全适度。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与制动:急性期关节痛明显时,需适当休息,减少病变关节活动,避免过度负重或剧烈运动,防止关节进一步损伤,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应限制受累关节活动。
2.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以减轻疼痛,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减轻肿胀和疼痛,温度约0~4℃,每次10~15分钟;还可利用电疗(如低频电疗、中频电疗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神经肌肉功能,缓解关节痛。
3.康复锻炼:病情允许时进行适度康复锻炼,骨关节炎患者可选择游泳、平地慢走等低冲击性运动,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稳定性,避免过度磨损关节的运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畸形,运动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加重为宜。
二、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但需注意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及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还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等),适用于病情较严重或进展性风湿病,能延缓病情发展,用药需遵循个体化及规范诊疗原则。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风湿病出现关节痛时,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如适当休息、温和物理治疗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止痛药物,康复锻炼需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确保运动安全有效,防止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等。
2.孕妇:孕妇出现风湿病关节痛时,用药需格外谨慎,非甾体抗炎药孕期某些阶段可能存在风险,应尽量避免使用,优先考虑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手段缓解症状,若必须用药需咨询妇产科及风湿科医生,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患风湿病关节痛时,药物使用需关注肝肾功能,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选择药物要考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物理治疗中要注意温度、强度等,避免造成皮肤损伤,康复锻炼更注重安全性和适度性,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