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可损伤气道上皮及纤毛运动、破坏抗蛋白酶系统引发;空气污染中有害颗粒和气体损伤气道黏膜致气流受限;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直接损伤气道肺组织;感染因素致反复炎症破坏肺组织弹性纤维;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使蛋白酶降解弹性纤维;遗传因素如α-抗胰蛋白酶缺乏易致早发肺气肿。
一、吸烟
吸烟是引起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及纤毛运动,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诱发慢性炎症。长期吸烟还会破坏肺组织内的抗蛋白酶系统,导致蛋白酶对肺组织弹性纤维的过度降解,进而引发肺气肿。尤其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肺气肿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二、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其中的有害颗粒(如PM.)和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损伤气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逐步发展为肺气肿。城市居民因长期处于污染空气环境中,肺气肿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石棉、煤尘、硅尘等)及化学物质(如塑料、橡胶生产中的某些化学原料),这些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气道和肺组织,破坏肺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增加肺气肿的发生几率。例如,长期在煤矿工作的工人,因长期接触煤尘,肺气肿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四、感染因素
反复的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可引起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炎症反应。炎症会破坏肺组织的弹性纤维等结构,随着感染的反复发生,肺组织的损伤逐渐累积,最终导致肺气肿。儿童及老年人因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因反复感染诱发肺气肿。
五、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人体内存在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系统,二者保持平衡以维持肺组织的正常结构。当蛋白酶活性相对增强或抗蛋白酶水平降低时,会出现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过多的蛋白酶会降解肺组织中的弹性纤维,使肺泡结构破坏,肺泡弹性减退,引发肺气肿。这种失衡可能由遗传因素或长期吸烟等环境因素导致。
六、遗传因素
如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缺乏α-抗胰蛋白酶,无法有效抑制蛋白酶对肺组织的损伤,易在较年轻时就发生肺气肿,且有家族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此类遗传病史,亲属应提高对肺气肿的警惕,定期进行肺功能等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