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和宿主因素相关。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宿主因素涉及年龄(婴幼儿高发,老年人因免疫下降易感染)、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糖尿病患者易发病)、生活方式(空气污染、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增加发病风险)。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支气管肺炎,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是2-6个月的婴儿,该病毒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密切接触或空气传播,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引发支气管肺炎。腺病毒感染则可在各年龄段发病,但其引起的病情往往相对较重,在冬春季节等病毒活跃时期,儿童感染腺病毒的风险增加。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也是引起支气管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年长儿,可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中造成局部流行。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潜伏期较长,起病相对较缓慢,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可引起气道的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宿主因素
年龄因素:婴幼儿时期是支气管肺炎的高发年龄段,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呼吸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例如气道较狭窄、黏液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差等,使得婴幼儿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感染后容易蔓延至支气管引发肺炎。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也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支气管肺炎。
基础疾病: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儿童或成人更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由于心肺功能受到影响,肺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患有免疫缺陷病的患儿,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极易反复发生支气管肺炎;患有糖尿病的成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也增加了发生支气管肺炎的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病原体容易刺激呼吸道,增加支气管肺炎的发病风险。此外,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儿童更易感染病原体引发支气管肺炎;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也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患病几率。例如在雾霾天气较多的地区,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一些挑食、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的儿童,相比营养均衡的儿童,发生支气管肺炎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