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防护需优化环境调控尽量规避高温时段外出室内调温通风,保证水分及电解质补充少量多次饮水可选淡盐水或电解质饮品,注重衣着选宽松浅色透气衣物,合理规划活动时间减少白天高温时段体力活动,儿童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并做好相关防护,老年人需确保家中降温设施良好及合适时段活动,慢性疾病人群要遵医嘱并备急救药物等。
一、优化环境调控
应尽量规避高温时段(10:00-16:00左右)外出,若确需外出则选择阴凉且通风良好的路线。室内可借助空调将温度调节至26-28℃区间,维持空气流通状态,同时可使用风扇辅助散热,但要避免直吹身体致使温差过大引发不适。
二、保证水分及电解质补充
每日需保障充足水分摄取,采用少量多次饮水方式,切勿等到口渴时才饮水。可选择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品,以此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电解质,通常每小时饮水150-300毫升,高温环境下可适当增多饮水量,每日总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但肾功能不全等特殊病史人群需遵循医生指导把控饮水量。
三、注重衣着穿着选择
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棉质衣物,像棉质短袖、短裤等,这类衣物利于汗液蒸发散热。应避免穿着紧身、深色衣物,深色衣物吸热多,紧身衣物不利于汗液排出与热量散发。
四、合理规划活动时间
白天高温时段要减少剧烈运动等体力活动,可选取早晨或傍晚较为凉爽时段开展适度运动,如散步等,运动时携带水壶随时补充水分。若进行户外劳动等活动,需定时休息,进入阴凉处降温。
五、特殊人群防护举措
1.儿童: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要避免在高温时段带儿童外出,外出时应为儿童佩戴遮阳帽、使用遮阳伞,穿着轻薄透气衣物,随时用湿毛巾为儿童擦拭汗水,保证儿童充足水分摄入,可选用儿童专用电解质饮品。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高温耐受能力差,需确保家中有良好降温设施,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差不宜超10℃。老年人活动应选温度适宜时段,如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活动时随身携带水杯,缓慢活动,若出现头晕、乏力等疑似中暑症状需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
3.慢性疾病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高温环境易加重病情,要严格遵循医生对体温和环境的控制建议,家中配备降温设备,外出前了解目的地降温设施情况,随身携带疾病相关急救药物及饮用水,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出现不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