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累及小血管的血管炎综合征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肾小球损伤出现尿蛋白高临床表现有皮肤紫癜等伴尿蛋白高及不同程度诊断需采集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有一般和药物治疗多数预后好部分可致慢性肾病儿童要遵医嘱防剧烈运动等成年有基础病要关注相互影响及规范治疗监测。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累及小血管的血管炎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等部位有关,当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小球损伤时,可出现尿蛋白高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
二、临床表现特点
患者除有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等表现外,若出现尿蛋白高,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可能伴有血尿等情况,不同患者尿蛋白高的程度可有所不同,轻者可能仅为微量蛋白尿,重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三、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近期感染史等,过敏因素(如食物、药物、感染等)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并导致尿蛋白高。
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是重要检查,若发现尿蛋白阳性,同时结合肾功能等检查评估肾脏受损程度;还可进行自身抗体等检查以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导致的蛋白尿。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让患者休息,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对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应严格避免再次接触。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其作用是抗炎、抑制免疫反应,从而减轻肾小球的炎症损伤,减少尿蛋白漏出,但具体药物选择及使用需由专业医生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判定。
五、预后情况
多数过敏性紫癜患者预后较好,经过规范治疗后,尿蛋白高的情况可能得到改善,肾脏功能可逐渐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脏持续受累,尿蛋白高迁延不愈,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因此需密切随访监测。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过敏性紫癜出现尿蛋白高时,要特别注意严格遵循医嘱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过度活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要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由于疾病及治疗可能对儿童生长有一定影响,需定期评估营养及生长指标。
2.成年患者:成年患者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出现过敏性紫癜尿蛋白高时,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与过敏性紫癜肾损伤的相互影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需注意血压控制,以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同时要遵循医生建议规范治疗过敏性紫癜本身,监测尿蛋白及肾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