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了鹅口疮应该要怎么办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有典型表现。家庭护理要保持口腔清洁,清洁乳头及奶瓶。症状轻可家庭护理,严重或有拒食等情况需就医,医生可能用制霉菌素等药。新生儿、长期用抗生素或激素患儿、母乳喂养宝宝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鹅口疮的识别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尤其常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或母乳喂养时妈妈乳头不洁、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的情况。其典型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
二、家庭护理措施
1.保持口腔清洁:对于新生儿,可在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水,以冲刷口腔;对于较大婴儿,可在饭后用淡盐水漱口。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这是因为白色念珠菌在碱性环境中不易生长繁殖,2%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能改变口腔的酸碱环境,抑制念珠菌生长。
2.乳头及奶瓶的清洁:妈妈母乳喂养时要注意乳头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水清洗乳头;奶瓶、奶嘴要定期煮沸消毒,一般煮沸10-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效果,防止再次感染白色念珠菌。
三、医疗干预情况
1.就医判断:如果鹅口疮症状较轻,通过家庭护理可能逐渐好转;但如果鹅口疮面积较大、宝宝出现拒食、哭闹不安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根据口腔病变的典型表现进行诊断。
2.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医生可能会开具制霉菌素等药物,制霉菌素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但使用时需注意按照医生的指导,因为对于婴幼儿,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考量其安全性和适用性,尤其要避免不恰当使用药物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患鹅口疮后更应密切关注口腔情况及宝宝的一般状况,如精神、吃奶情况等。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
2.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这类患儿本身免疫力可能因疾病或用药受到影响,患鹅口疮后除了积极治疗鹅口疮外,还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抗生素或激素的使用,因为长期使用这些药物是导致鹅口疮的重要诱因之一,要综合评估继续使用药物的必要性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3.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注意自身乳头的清洁卫生,喂奶前后都要清洗乳头,避免将白色念珠菌传染给宝宝,同时要观察宝宝口腔症状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