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的救治首先要立即脱离过敏原,接着保持气道通畅与给氧,然后注射肾上腺素,再建立静脉通路补液,辅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同时持续监测病情,后续查找过敏原并转科进一步评估治疗,特殊人群需个体化谨慎处理。
一、立即脱离过敏原
一旦明确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首要步骤是迅速让患者脱离过敏原,例如若因被昆虫叮咬引发,需马上移除蜇刺物等。
二、保持气道通畅与给氧
1.气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呕吐物等,防止气道阻塞。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气道相对狭窄的特点,更要轻柔操作以避免进一步损伤气道。
2.给氧: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保证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其具体病情调整吸氧浓度,但始终以改善缺氧状况为目标。
三、注射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动β受体,改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等。
四、建立静脉通路与补液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治疗。可选用生理盐水等进行扩容,以纠正过敏性休克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心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补液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心肾功能指标,避免过快过多补液导致心衰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则要根据体重等计算合适的补液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五、药物辅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减轻过敏反应的炎症介质释放等。其起效相对较慢,但能进一步稳定机体的应激状态。
2.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等,能拮抗组胺受体,减轻过敏症状。对于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可以辅助缓解过敏相关表现。
六、病情监测与后续处理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黏膜颜色等变化。经过初步急救处理病情稳定后,还需进一步查找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转至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过敏性休克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谨慎选择药物,以保障母婴安全;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的过敏性休克患者,在治疗时要综合权衡各种治疗措施对基础疾病的影响,采取更加谨慎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