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经飞沫传播致儿童及青少年易感,该病原体无细胞壁靠黏附蛋白引发免疫炎症,感染后黏附致上皮损伤和免疫反应致肺部炎症,症状起病缓有发热咳嗽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靠血清学查抗体和影像学,治疗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症支持,儿童用抗生严格特殊人群如免疫力低下、妊娠期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人体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性疾病,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在人群中造成散发或小流行,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易感。
二、病原体特点
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主要通过其表面的黏附蛋白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发免疫反应并导致炎症损伤。
三、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上皮细胞损伤,同时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肺部出现炎症反应,可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等部位。
四、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起病多较缓慢,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可持续1~3周;咳嗽为突出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持续1~4周,部分患者可伴有咽痛、头痛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呼吸困难表现。
2.不同人群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在咳嗽症状上更为突出,且部分可能出现喘息等表现;成人患者症状相对相对多样,但总体以发热、干咳为主。
五、诊断方法
1.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如IgM抗体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升高,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指标。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常呈节段性分布,可为单侧或双侧肺部受累。
六、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如阿奇霉素等,通过抑制肺炎支原体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对于有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安全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不适,如体温未超过38.5℃且一般情况良好时,可通过物理降温等方式处理,同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者,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需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妊娠期女性:支原体肺炎对妊娠期女性可能产生影响,需谨慎选择治疗药物,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