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反复发烧需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进行体表散热(如用湿毛巾擦拭大血管丰富部位)或用降温设备,补充淡盐水等含电解质饮品,若症状未缓解或出现严重症状要立即送医,同时关注有基础疾病患者病情影响并个体化处理。
一、及时脱离高温环境
首先要迅速将中暑反复发烧的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的环境中,如室内有空调的房间等,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防止体温进一步升高。对于儿童来说,因其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需尽快脱离高温环境,减少热量蓄积。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也应尽快转移至凉爽处,降低中暑加重的风险。
二、进行物理降温
体表散热: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对于儿童,擦拭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擦伤皮肤;老年人皮肤相对较薄且脆弱,擦拭时动作也要温和。例如研究表明,用湿毛巾擦拭降温可使体表温度在较短时间内有所下降。
使用降温设备:可使用冰袋裹上毛巾后放置在上述大血管部位,但要注意避免冻伤。对于不能配合的儿童,可考虑使用退热贴等贴于额头等部位辅助降温。
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让患者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给予,防止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老年人若有心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需谨慎补充,避免加重心肾负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因为中暑时大量出汗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及时补充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体温恢复。
四、及时就医评估
如果患者中暑反复发烧情况没有得到缓解,或者出现意识模糊、抽搐、高热不退(如体温持续高于39℃)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在送往医院途中,继续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对于儿童,意识模糊等情况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格外重视并尽快送医;老年人本身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中暑反复发烧可能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更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如通过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了解身体的具体状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五、关注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及应对
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中暑反复发烧时,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因为高温和疾病状态可能影响血糖的稳定。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警惕中暑导致的循环功能进一步紊乱,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例如对于有心脏病的中暑患者,在降温及补液时要注意输液速度和液体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