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时出现拉肚子主要与胃肠道供血不足、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影响自主神经功能、毒素吸收相关有关,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等人群中暑后拉肚子情况各有特点,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的人群风险更高,需注意相应事项来降低风险。
一、胃肠道供血不足
中暑发生时,人体为了优先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会通过神经调节减少胃肠道的血液灌注。胃肠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时,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和运动功能会受到影响。例如,研究表明,中暑患者体内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血管收缩重新分布,胃肠道血管收缩明显,血流减少,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消化酶分泌和食物的消化过程,同时也会影响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正常吸收,容易引发腹泻。
二、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影响自主神经功能
中暑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对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起着调节作用。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胃肠道的蠕动可能会加快,正常的消化节律被打乱,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水分来不及充分吸收,从而导致腹泻。例如,有研究发现中暑患者的肠道平滑肌兴奋性可能会增高,使得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症状。
三、毒素吸收相关
中暑时,机体代谢紊乱产生的一些毒素以及高温环境下可能存在的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风险增加。如果中暑患者同时伴有胃肠道黏膜的轻度损伤,那么体内的毒素以及可能进入胃肠道的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更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一步刺激胃肠道,导致肠道分泌增加,引起拉肚子的情况。比如,高温环境中食物容易变质,如果中暑患者不慎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导致腹泻发生。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中暑时更容易出现胃肠道供血不足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而且儿童对毒素的耐受能力也较差,所以儿童中暑后拉肚子的情况可能相对更明显。对于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就有所减退,中暑时发生胃肠道供血不足的风险更高,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会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使得中暑后拉肚子的情况更需引起重视。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发生中暑进而出现拉肚子的风险更高,这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中暑时胃肠道的应激反应更为强烈,更容易出现拉肚子的症状,这类患者在高温季节需要更加注意防暑降温,积极治疗基础胃肠道疾病,以降低中暑后拉肚子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