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支气管扩张由真菌感染致支气管结构破坏扩张,常见致病真菌如曲霉菌等,免疫低下、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为诱发因素,有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可通过痰真菌学检查、血液真菌标志物检测、高分辨率CT及支气管镜诊断,主要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儿童需避免滥用抗生素、加强呼吸道护理,免疫力低下人群要治基础病、提免疫力并避高危环境等。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真菌性支气管扩张是由真菌感染导致支气管结构破坏及不可逆扩张的疾病,真菌通过呼吸道侵入支气管,在局部定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长期作用下致使支气管壁结构受损、管腔扩张。
二、病因与诱发因素
(一)致病真菌种类
常见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等,此类真菌易在特定环境及宿主状态下引发感染。
(二)诱发因素
1.免疫因素: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易受真菌侵袭。
2.药物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可破坏呼吸道正常菌群平衡,为真菌滋生创造条件。
三、临床表现
(一)呼吸系统症状
患者多有慢性咳嗽,咳痰可持续存在,痰量及性状因病情而异,部分患者痰中带血,还可出现发热、喘息等,症状呈慢性迁延态势,可反复加重。
四、诊断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1.痰真菌学检查:通过镜检痰液找真菌菌丝或孢子,培养可明确真菌种类。
2.血液真菌相关标志物检测:部分真菌感染可引起特定血清学标志物变化,辅助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高分辨率CT是重要手段,可见支气管扩张伴真菌球形成等典型影像学表现,能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范围及真菌球位置。
(三)支气管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病变情况,获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及真菌感染情况。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依据真菌种类选择合适药物,如针对曲霉菌感染可选用相应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生长繁殖控制病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需避免滥用抗生素,因滥用抗生素易破坏呼吸道正常菌群平衡,增加真菌性支气管扩张发病风险。日常应加强呼吸道护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儿童适度运动以增强体质,若出现呼吸道相关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二)免疫力低下人群
此类人群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通过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度运动等方式提升自身免疫力,尽量避免长期处于可能接触真菌的高危环境,如阴暗潮湿且通风差的场所等,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呼吸道症状观察及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真菌性支气管扩张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