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病毒在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预后方面存在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属β属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约79.5%,人群普遍易感,传播快,多数患者有发热等表现,主要靠核酸检测等诊断,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大部分预后好;非典病毒属冠状病毒科相关组,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多发,起病急以发热等为症状,靠核酸检测诊断,对症支持治疗,总体预后相对差,部分有后遗症。
非典病毒(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以前未在人类发现的冠状病毒新变种,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SARS相关冠状病毒组。
流行病学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易感性无显著差异,其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全球大流行。
非典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儿童感染率相对较低,传播速度相对新型冠状病毒稍慢。
临床特征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多数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非典病毒: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干咳、胸闷等,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儿童病例的病情相对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较好,而老年人易发生呼吸衰竭。
诊断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还可进行病毒基因测序等,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等综合诊断。
非典病毒: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痰、气管吸出物)中的SARS冠状病毒RNA,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等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目前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比如针对氧合指标进行支持等,有抗病毒药物等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非典病毒: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可试用抗病毒药物等。
预后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预后与年龄、基础疾病、是否及时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
非典病毒:总体预后较新型冠状病毒相对差一些,部分重症患者可遗留肺纤维化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