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并真菌病是在支气管扩张基础上合并真菌感染的病症,病因包括气道结构异常致分泌物引流不畅利于真菌定植及宿主免疫状态受损易致真菌侵入定植,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加重等呼吸系统症状及胸部CT有相应特征改变,诊断靠痰真菌涂片培养和胸部CT,治疗用抗真菌药物并注重保持气道通畅,特殊人群中儿童用影响小药物监测肝肾功能,老年考虑基础病对药物代谢影响,妊娠期女性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谨慎用药。
一、定义
支气管扩张并真菌病是指在支气管扩张基础上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病症,真菌可在支气管扩张导致的气道分泌物潴留环境中滋生繁殖,引发相关症状与病理改变。
二、病因
1.气道结构异常:支气管扩张使气道管径增宽、形态扭曲,导致分泌物引流不畅,局部形成利于真菌定植的微环境,常见真菌如曲霉菌等易在此定植繁殖。
2.宿主免疫状态:患者因支气管扩张长期反复感染,机体免疫功能可能受损,增加了真菌侵入及定植的风险,尤其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或患有基础免疫缺陷疾病者。
三、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加重,痰液性状可改变,若合并真菌球形成,可出现痰中带血,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中等度热。
2.影像学表现:胸部CT可见支气管扩张征象,同时伴有真菌团块影等特征性改变,提示真菌感染相关病变。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痰真菌涂片及培养:通过对痰液进行涂片镜检可见真菌菌丝或孢子,培养可明确真菌种类,是诊断真菌病的重要依据。
2.影像学检查:胸部CT有助于发现支气管扩张形态及真菌团块等病变,辅助诊断。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真菌药物控制感染,具体药物需根据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择,常见抗真菌药物有特定种类(按临床实际情况选用)。同时需注重保持气道通畅,通过体位引流、呼吸训练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且应避免不恰当使用抗真菌药物导致不良预后。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使用抗真菌药物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