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前驱期有类似感冒的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及被咬伤部位异常感觉,神经症状进阶有兴奋期的情绪改变、恐水等及麻痹期的瘫痪等后果,儿童表达差早期症状不典型需观察异常哭闹等,老年人基础病多早期症状易被掩盖要留意细微全身不适和咬伤部位异常感觉。
一、前驱期常见表现
1.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在狂犬病早期会出现低热、乏力、头痛、恶心、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是因为狂犬病病毒首先在入侵部位周围的神经组织中开始复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这些全身不适表现。例如,患者可能体温轻度升高至37.5-38℃左右,同时伴有全身倦怠感,对日常活动的参与度降低。
2.局部异常感觉:被狂犬或疑似狂犬动物咬伤、抓伤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瘙痒、麻木或蚁走感等异常感觉。这是由于病毒沿着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过程中,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所致。比如被咬伤的手部可能持续出现刺痛或瘙痒感,且这种感觉并非由局部外伤的常规愈合过程引起。
二、神经症状进阶表现
1.兴奋期特征表现:患者逐渐进入兴奋状态,出现烦躁不安、恐惧不安等情绪改变,并且对声、光、风等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其中,恐水症是狂犬病兴奋期的典型表现,当患者听到流水声或见到水时,会立即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导致吞咽困难。这是因为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后,影响了神经对相关刺激的正常调控,使得咽喉部肌肉对水刺激的反应异常强烈。
2.麻痹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肌肉痉挛逐渐停止,进入瘫痪状态,可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若累及呼吸肌、延髓等部位,会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最终危及生命。此阶段是病毒广泛损害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功能全面紊乱的结果,肌肉运动功能因神经调控障碍而丧失,重要脏器功能也因神经传导异常无法维持正常运作。
三、特殊人群早期症状特点及提示
1.儿童群体:儿童被疑似狂犬动物接触或咬伤后,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是否有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安、被咬伤部位是否有异常的瘙痒或麻木感等。因为儿童对狂犬病相关症状的表述不清晰,易被忽视,所以家长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
2.老年人群体: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狂犬病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细致排查是否有轻微的全身不适,如较以往容易疲劳、轻度头痛等类似感冒的表现,同时关注被咬伤部位是否有异常感觉。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早期狂犬病症状可能被掩盖,所以更要仔细观察身体细微变化,以便尽早识别狂犬病早期表现并采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