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征因人群有别,免疫正常者多为咳嗽咳痰等非特异呼吸道症状,免疫抑制患者感染进展快、症状无特异需综合判断;微生物学检查中痰标本易被污染阳性率有限需结合临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阳性率高于痰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影像学有浸润影等表现但无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及微生物学;儿童患者表现不典型需结合病史等,免疫抑制人群诊断要谨慎需多次检查结合多结果评估且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的耐受性。
一、临床特征评估
不同人群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而免疫抑制患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艾滋病患者等),感染可能进展迅速,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且症状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微生物学检查
(一)痰标本检查
痰涂片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但由于痰标本易被口咽部定植菌污染,单纯痰标本阳性率有限,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一般要求连续送检合格痰标本(如晨痰,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若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提示可能有真菌感染。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
通过支气管镜获取BALF进行镜检和培养,其阳性率高于痰标本。若BALF中真菌培养出致病性真菌或镜检发现菌丝、孢子,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为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通过肺活检(如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肺活检等)获取肺组织标本,经组织学染色(如HE染色、GMS染色等)镜检可见真菌菌丝、孢子等形态学改变,或通过培养分离出致病性真菌,可明确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
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肺部真菌感染。常见表现有肺部浸润影、结节影、空洞形成等。不同致病真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如曲霉感染常表现为晕轮征、空气半月征;隐球菌感染多为孤立或多发结节、肿块影等。但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及微生物学检查综合判断。
四、特殊人群考量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肺部真菌感染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密切结合病史(如是否有免疫抑制状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及检查结果综合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应谨慎选择有创检查,优先通过无创或微创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二)免疫抑制人群
此类人群肺部真菌感染诊断需格外谨慎,因感染表现常不典型,需多次进行微生物学检查,结合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全面评估,避免漏诊或误诊。同时,在检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基础疾病对检查操作的耐受性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