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疹合并真菌感染是婴幼儿尿布覆盖区域皮肤在长期潮湿摩擦等基础上继发白色念珠菌等真菌的病变,局部环境不及时换尿布致潮湿及宿主免疫未全发育、腹泻或长期用抗生素等为因,表现为尿布区边界清晰红斑伴丘疹水疱等,可依临床表现初步怀疑,经真菌镜检或培养确诊,治疗需局部保持清洁干燥及用抗真菌制剂,预防要勤清洗换透气尿布等,婴幼儿要选合适尿布等,免疫低下患儿需更严控清洁并及时就医。
一、定义
尿布疹合并真菌感染是指婴幼儿尿布覆盖区域皮肤在长期潮湿、摩擦等因素作用基础上,继发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变。
二、病因
1.局部环境因素:尿布更换不及时致尿液、粪便残留,使局部处于温暖、潮湿状态,为真菌滋生创造条件,婴幼儿皮肤薄嫩、屏障功能弱,更易受真菌侵袭。2.宿主因素:婴幼儿免疫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皮肤防御能力相对较弱;若存在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情况,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微生态平衡,增加真菌感染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特征:尿布覆盖区域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红斑基础上可伴有丘疹、水疱,部分可见卫星状分布的小皮疹,病变区域皮肤有瘙痒感,患儿常因瘙痒烦躁不安。2.病情进展表现:若未及时干预,真菌感染可能扩散,皮肤损害范围扩大,炎症反应加重,甚至出现皮肤糜烂、渗液等情况。
四、诊断
1.临床表现观察:依据尿布区域典型的红斑、丘疹伴边界清楚等皮肤表现初步怀疑。2.实验室检查:通过真菌镜检,在病变部位刮取皮屑进行显微镜检查,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确诊;必要时行真菌培养,明确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
五、治疗
1.局部护理:首要保持尿布区域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清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拍干,可适当暴露皮肤以促进干燥。2.抗真菌治疗:选用局部外用抗真菌制剂,如制霉菌素软膏等,利用药物抑制或杀灭真菌,需注意根据患儿皮肤状况谨慎使用,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六、预防
1.皮肤护理:每次更换尿布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选用透气、柔软的尿布材质,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裤等。2.日常观察:密切观察婴幼儿尿布区域皮肤状况,发现潮湿、发红等情况及时处理,防止发展为尿布疹合并真菌感染。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选择合适尺寸尿布,避免过紧导致摩擦加重皮肤损伤;清洗时水温适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皮肤屏障;若出现皮肤异常,尽早干预,减少真菌感染发生可能。2.免疫功能低下患儿:除加强皮肤日常护理外,需更严格控制局部环境清洁干燥,密切监测皮肤变化,一旦怀疑真菌感染,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诊疗建议,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加重病情或影响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