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中暑即阴暑,多因夏季贪凉引起,有轻度和中度症状表现,快速恢复方法包括脱离寒冷环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物理升温(轻度情况)、中医调理,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症状表现
轻度阴暑: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轻度腹泻等症状,体温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患者感觉身体发沉、不爽利。例如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后出现头部昏沉、四肢无力且伴有轻微恶心的情况。
中度阴暑:除上述轻度症状加重外,可能会有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恶寒(怕冷明显)、无汗、身体酸痛等表现,患者会感觉寒冷与发热交替,身体肌肉关节有酸楚感。
二、快速恢复方法
脱离寒冷环境:立即离开低温、潮湿等导致阴暑的环境,转移到温暖、通风良好的室内。例如从空调房转移至温度适宜的客厅等区域,避免继续受冷刺激。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量饮用温水或淡盐水,补充因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淡盐水可按每500毫升温水加入约1.5克盐的比例调配,能帮助恢复机体电解质平衡,缓解乏力等症状。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胃肠不适。
物理升温(针对轻度情况):对于轻度阴暑,可通过适当增加衣物、用温水擦拭身体等方式,使身体逐渐回暖。比如给患者披上薄毛毯,用37℃-40℃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恢复体温平衡。但要注意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刺激,以免加重不适。
中医调理(辅助恢复):可采用艾灸等中医方法,选取大椎、关元、神阙等穴位进行艾灸,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但艾灸时要注意距离和温度,避免烫伤皮肤,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或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更易出现阴暑情况。要注意避免儿童在大汗后直接吹冷风、洗冷水澡等。一旦出现阴暑症状,应更轻柔地处理,如用略高于体温的温水擦拭,补充水分时选择儿童专用的淡盐水(浓度需更淡),且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温度变化敏感。平时要注意室内温度不宜过低,出汗后不要急于脱衣、吹冷风等。当出现阴暑症状时,恢复过程要更缓慢温和,物理升温时温度要适中,补充水分要根据身体耐受情况少量多次给予,若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特别留意症状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女性: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避免阴暑的发生。若出现阴暑症状,除遵循上述恢复方法外,经期女性要注意保暖,避免因阴暑加重身体不适,如腹部保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