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分为先兆、轻度、重度,先兆中暑在高温下有口渴多汗等轻度不适且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及时脱离可缓解;轻度中暑体温升至38℃以上,原有症状加重且有循环功能紊乱表现;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剧烈运动后肌肉阵发性痉挛、意识清、体温多正常)、热衰竭(老人儿童等有头晕恶心等、循环功能障碍)、热射病(核心体温≥40℃、无汗、意识障碍及多器官损害),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老年人恢复长要防晒补水,有基础病者易恶化需防中暑及及时就医。
一、先兆中暑症状
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开始出现轻度不适,表现为口渴、多汗、乏力、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变差等,此时体温通常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一般<38℃),若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并采取适当措施,症状可较快缓解。
二、轻度中暑症状
1.体温升高:体温可上升至38℃以上,因机体散热调节功能部分失调,产热大于散热。
2.典型表现:除先兆中暑的口渴、多汗、乏力等症状加重外,还可见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循环功能紊乱表现。
三、重度中暑症状(细分类型)
1.热痉挛
多发生于剧烈运动后,表现为阵发性、强直性肌肉痉挛,呈对称性,常见于四肢肌肉(尤以腓肠肌多见)及腹肌等,患者意识清晰,体温多正常,但可伴有口渴、乏力等表现。
2.热衰竭
常见于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疾病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体温稍高或正常,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循环功能障碍。
3.热射病
为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具有以下特征:
高热:核心体温≥40℃,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机体产热过多且散热困难。
无汗:皮肤干燥、灼热,因汗腺功能衰竭无法正常出汗散热。
意识障碍:可出现抽搐、昏迷等,还可能伴随多器官功能损害,如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四、特殊人群中暑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中暑后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惊厥等表现,且儿童中暑后恢复相对较慢,应尽早脱离高温环境并采取降温措施。
2.老年人
老年人代谢功能减慢,中暑后恢复时间长,且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中暑可能加重基础疾病,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需做好防晒、补水等防护。
3.有基础疾病者
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暑时更易出现病情恶化,需格外注意预防中暑,在高温天气减少外出,若出现中暑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且需谨慎使用可能影响病情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