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与紫癜区别
玫瑰糠疹先出现前驱斑好发躯干及四肢近端后现与皮纹走向一致的椭圆形红斑有糠状鳞屑瘙痒程度异一般无全身或轻度不适病因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尤其HHV-6感染引发免疫反应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无特异性改变;紫癜皮肤有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瘀点瘀斑好发下肢及臀部严重累及上肢躯干无鳞屑部分伴全身症状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和过敏性紫癜因机体对致敏物质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所致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凝血正常过敏性紫癜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部分有尿异常特殊人群儿童玫瑰糠疹需防搔抓感染紫癜患儿过敏性紫癜要防症状加重及肾受累成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防外伤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遵循医生建议。
一、临床表现差异
1.玫瑰糠疹:多先出现直径2~5cm的前驱斑(母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随后出现多数与皮纹走向一致的椭圆形红斑,红斑长轴与皮纹平行,表面有糠状鳞屑,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
2.紫癜:皮肤表现为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的瘀点、瘀斑,好发于下肢及臀部,严重时可累及上肢与躯干,一般无鳞屑,部分患者伴关节痛、腹痛、血尿等全身症状,不同类型紫癜伴随症状有别,如过敏性紫癜常伴腹痛、关节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
二、病因区别
1.玫瑰糠疹:认为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尤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较常见,通过免疫反应引发皮肤病变。
2.紫癜: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或分布异常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与脆性增加,常见致敏原有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食物(鱼虾、蛋类等)、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三、实验室检查特点
1.玫瑰糠疹: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白细胞计数、分类多在正常范围,部分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但无诊断特异性。
2.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常规可见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凝血功能检查正常;过敏性紫癜患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常呈阳性,血常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凝血功能正常,部分患者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提示肾脏受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玫瑰糠疹时,需关注皮疹变化及瘙痒情况,避免搔抓致皮肤破损感染;紫癜患儿若为过敏性紫癜,要警惕腹痛、关节痛加重及肾脏受累,需密切观察尿液变化;成人紫癜患者若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注意避免外伤致出血不止,不同人群均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