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厌食在进食行为方面表现为进食量显著减少、对食物缺乏兴趣;身体表现有体重增长异常、面色不佳、精神状态受影响;消化系统相关表现包括消化不良症状、大便异常。
一、进食行为方面
1.进食量显著减少:宝宝正常年龄段应有的进食量明显降低,比如1-3岁宝宝正常每天主食摄入量约100-150克,若厌食时主食摄入量较正常量减少50%以上,且持续较长时间(通常超过1个月)。这是因为宝宝的食欲受到抑制,对食物的需求大幅下降,可能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味觉改变等多种因素导致。
2.对食物缺乏兴趣:对以往喜爱的食物也表现出冷漠,看到食物没有主动进食的欲望,不会像正常宝宝那样看到喜欢的食物有积极的反应,如流口水、表现出期待等。可能是由于口腔感觉异常或者心理因素等影响,使得宝宝对食物的吸引力感知降低。
二、身体表现方面
1.体重增长异常:体重不增或者下降,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宝宝,体重是反映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体重增长速度低于正常生长曲线,比如3个月内体重增长不足600克,可能提示存在厌食问题,影响了营养的摄入从而阻碍体重增长。这是因为摄入的能量无法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长期如此会影响身高、智力等多方面的发育。
2.面色不佳:可能出现面色发黄、苍白等情况。面色发黄可能与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关,例如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进而出现面色苍白;而营养不良也可能使面色失去正常的红润色泽。这是由于厌食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足,影响了机体的正常代谢和血液循环等。
3.精神状态受影响:可能表现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精神萎靡是因为身体长期处于营养缺乏的状态,能量供应不足;烦躁不安可能是由于胃肠不适等原因,如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部不适等让宝宝感觉不舒服,从而情绪不稳定。
三、消化系统相关表现
1.消化不良症状:可能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腹胀是因为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腹痛可能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肠痉挛等;恶心、呕吐则是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出现障碍,导致胃部不适而引发的反应。例如,有些宝宝厌食时会经常在进食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可能是未消化的食物。
2.大便异常:大便的性状、频率等发生改变。可能出现大便干结、腹泻或者便秘等情况。大便干结可能是由于水分摄入不足,加上厌食导致膳食纤维等摄入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引起;腹泻可能是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酶分泌不足等原因,使得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便秘则与胃肠动力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有关,厌食宝宝往往饮食中蔬菜、水果等摄入少,容易出现便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