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会中暑,环境因素有室内外温差过大、密闭高温环境,人体因素包括基础疾病影响、年龄差异、生活方式因素,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
室内外温差过大:当室内暖气等设备开启,室内温度较高,而室外温度相对较低,若人员频繁在室内外穿梭,体表血管不能及时适应温度变化来调节散热。例如,在一些北方地区冬季室内有供暖,室内温度可能达到20℃以上,而室外可能在-10℃左右,这种较大的温差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
密闭高温环境:即使在冬天,如果处于密闭且有热源的环境中,如长时间在密闭的暖空调房间内,空气不流通且温度持续升高,人体散热困难。比如一些老年人冬季长时间待在没有良好通风的暖房里,身体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就容易引发中暑相关情况。
人体因素: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冬季中暑时可能面临更复杂的情况。例如,高血压患者在冬季中暑时,体温调节失衡可能导致血压波动更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代谢等方面的特点,体温调节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出现中暑相关问题。
年龄差异: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相比成年人更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冬季室内温度较高时,儿童在室内活动若出汗较多,而保暖措施不当突然到室外,就容易因体温调节紊乱而出现类似中暑的不适。老年人的皮肤汗腺萎缩,出汗功能下降,体温调节能力减弱,在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或密闭高温环境中,散热能力差,也较易发生中暑情况。
生活方式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的人群,如冬季仍需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身体适应了相对高温的状态,当环境温度稍有变化时就可能不适应。比如一些冬季在温室大棚工作的人员,长期处于较高温度环境,一旦环境温度调节不当,就容易引发中暑相关状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冬季室内温度较高时,家长要注意及时给儿童增减衣物,避免儿童在室内外频繁穿梭时因温差过大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同时,要保证儿童活动环境的通风,防止因室内空气不流通引发身体不适。
老年人:老年人冬季应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高温的室内环境,可适当到通风良好的场所活动。家中使用暖气等设备时,要注意室内外温度的合理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且通风,定期监测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头晕、乏力等疑似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
患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冬季更要关注室内外温度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在室内外活动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因温差过大刺激身体引发不良事件。当处于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的环境中时,要格外留意自身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脱离相关环境并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