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发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以风团样皮疹为典型表现,有急慢性发病,外源性病因含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接触物、物理因素,内源性涉及自身免疫、内分泌紊乱、精神因素、系统性疾病,急性起病急风团数小时消退易反复发作病程短于6周,慢性反复发作病程超6周每周至少发作2次影响生活质量,诊断依据典型病史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有血常规、自身抗体检测、变应原检测等,治疗包括避免触发因素和药物治疗(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难治性用联合用药等),特殊人群儿童需谨慎选药、妊娠期权衡母婴安全、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并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定义
荨麻疹是因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以风团样皮疹为典型临床表现,可急慢性发病。
二、病因
(一)外源性因素
包括食物(如鱼虾、坚果等)、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等)、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吸入物(花粉、尘螨等)、接触物(化妆品、金属饰品等)及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等)。
(二)内源性因素
涉及自身免疫(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荨麻疹)、内分泌紊乱(如月经周期、妊娠相关)、精神因素(焦虑、抑郁等)及系统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荨麻疹
起病急,常突然出现风团,大小及形态不一,数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但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6周。
(二)慢性荨麻疹
风团反复发作,病程>6周,每周发作至少2次,部分患者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对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四、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病史(风团及瘙痒表现)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可提示感染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自身抗体检测(排查自身免疫性因素)、变应原检测(协助明确外源性致敏原)等。
五、治疗
(一)避免触发因素
明确并规避已知诱因,如停止使用可疑药物、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二)药物治疗
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有效控制风团及瘙痒症状;对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可能需调整治疗方案,如联合用药、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具体药物需遵医嘱)。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荨麻疹需谨慎选择药物,优先选用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药物,同时需关注患儿瘙痒程度及生活质量影响,及时干预。
(二)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荨麻疹用药需权衡母婴安全,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三)老年人患者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避免刺激因素等,同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