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分为先兆、轻症和重症,轻症可使用清凉解暑药物(如藿香正气类制剂)和电解质补充药物(如口服补液盐);重症需谨慎使用辅助降温药物且由专业医护人员判断;儿童、老年人、孕妇中暑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且慎用药,老年人用药需考虑基础病相互作用,孕妇用药极谨慎需医生评估。
一、中暑的基本认识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二、针对中暑症状的药物使用
(一)轻症中暑药物
1.清凉解暑药物:藿香正气类制剂有一定缓解轻症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作用,其成分中的中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不过具体药效需基于临床研究支持,对于因高温环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有一定改善作用。
2.电解质补充药物:当中暑导致水电解质丢失时,口服补液盐可以补充丢失的钠、钾等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这是基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缓解中暑不适的重要性,通过补充相应电解质来改善因中暑引起的乏力等症状。
(二)重症中暑药物
1.降温相关药物:在重症中暑时可能会用到一些辅助降温的药物,但需谨慎使用,例如氯丙嗪等,不过使用这些药物有严格的临床指征和规范,其作用是通过调节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等发挥辅助降温等作用,但具体药物使用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判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发生中暑后应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儿童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一般不建议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成人的中暑药物,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错误用药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儿童出现中暑症状且情况较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发生中暑时,在药物使用上更需谨慎。如果使用药物,要考虑到药物与老年人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情况。例如本身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某些中暑药物时需观察血压变化等。老年人发生中暑后应及时脱离高温环境,然后根据具体症状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合适的药物,且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身体状况。
(三)孕妇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发生中暑后首先要尽快脱离高温环境,采取安全的降温等非药物措施。在药物使用上需极其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中暑药物,应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根据孕妇的具体中暑症状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何种药物,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