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中暑需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做好防晒、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合理饮食,如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做好防晒,定时补水,室内保持通风凉爽,饮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等。
一、避开高温时段外出
1.尽量避免在气温最高的时段(通常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活动。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太阳辐射强,环境温度高,人体更容易吸收热量而引发中暑。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儿童,其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更应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也需格外注意避开高温时段。
二、做好防晒措施
1.外出时应穿戴合适的防晒衣物,如宽边帽子、太阳镜、长袖长裤等。宽边帽子可以遮挡头部和面部的阳光,太阳镜能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长袖长裤则能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面积。例如,选择具有UPF(紫外线防护系数)标识的防晒服装,其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应选择专门的婴幼儿防晒用品,如带有防晒功能的婴儿车遮阳篷等,最大程度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降低中暑风险。
三、补充水分
1.定时补充水分,即使不感到口渴也应主动饮水。可以选择饮用白开水、淡盐水等。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在高温环境下活动的人,如户外工作者、运动员等,需适当增加饮水量,每小时可饮用100-300毫升的淡盐水(盐的添加量约为0.1%-0.2%),以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电解质。儿童的饮水量应根据年龄和活动量适当调整,一般年龄越小,每千克体重所需的饮水量相对越多,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导致胃肠道不适。
四、保持室内通风凉爽
1.在家中或工作场所等室内环境中,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以通过开窗通风、使用电风扇或空调等方式来降低室内温度。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一般设置在26℃-28℃较为适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使用空调时要特别注意温度的调节,避免因温度骤变引发身体不适。老年人和儿童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在使用空调时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防止着凉。
五、合理饮食
1.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黄瓜、西红柿等)、水果(西瓜、橙子等)。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西瓜不仅水分含量高,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为人体补充流失的营养成分。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身体的散热功能。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在选择水果时要注意选择含糖量适中的品种,并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