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和斑秃区别
脂溢性皮炎是皮脂溢出部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有红斑、油腻性鳞屑伴瘙痒,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因马拉色菌等感染等因素致病,依典型表现等诊断;斑秃是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性毛发病,表现为头部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且皮肤光滑无炎症,可发于多部位,与遗传、自身免疫、神经精神等因素相关,据典型表现结合病史等诊断且无特定皮脂腺丰富部位局限性。
一、定义差异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脂腺分泌亢进及马拉色菌等感染等因素致皮肤出现红斑、油腻性鳞屑并伴瘙痒;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性毛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神经精神等多因素相关,表现为头部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脱发区皮肤光滑无炎症。
二、临床表现区别
1.脂溢性皮炎:头皮部位可见红斑基础上覆油腻性鳞屑,可伴瘙痒,严重时可有渗出、结痂;面部受累时多为淡红色斑片,覆细小鳞屑,鼻唇沟等部位可有皲裂、结痂;耳后、腋窝等皮脂腺丰富处也可出现类似表现,常呈对称性分布。
2.斑秃:典型表现为头部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脱发区皮肤正常,无炎症、鳞屑等,可单发或多发,病情进展时脱发区可融合扩大,严重者可发展为全秃(头发全部脱落)、普秃(头发及全身毛发均脱落)。
三、好发部位不同
1.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眉弓、鼻唇沟、耳后、前胸、肩胛间区等皮脂腺丰富区域,这些部位皮脂腺分泌旺盛,易出现皮脂溢出相关炎症。
2.斑秃:可发生于任何有毛发的部位,以头皮最为常见,也可见于胡须、眉毛、睫毛等部位,无特定皮脂腺丰富部位的局限性。
四、病因差异
1.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等真菌定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是重要因素,此外皮脂分泌增多、遗传易感性、神经递质异常、免疫因素等也参与发病,例如遗传因素使个体易出现皮脂分泌亢进,从而增加脂溢性皮炎发病风险。
2.斑秃:遗传因素占一定比例,约25%患者有家族史;自身免疫因素是重要病因,患者体内可检测到针对毛囊抗原的自身抗体;神经精神因素如长期焦虑、紧张、压力过大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毛囊生长周期,诱发或加重斑秃,有研究表明精神创伤等可作为斑秃的诱发因素。
五、诊断依据区别
1.脂溢性皮炎:依据头皮等部位典型的红斑、油腻性鳞屑、瘙痒等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基本可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真菌镜检等检查排除其他真菌感染性疾病;皮肤镜检查可见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毛发周围有油腻鳞屑环绕等特征性表现。
2.斑秃:根据突然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脱发区皮肤正常的典型表现结合病史可初步诊断,皮肤镜检查有助于观察脱发区毛发的微观变化,如可见“感叹号”样发等特征,辅助明确诊断,对于病情不典型者可进一步行自身抗体检测等排查自身免疫相关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