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细菌感染可继发,诱因有受凉等,局部症状常见鼻塞等,全身症状有发热等,诊断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对症、抗感染治疗,预防要增强体质、避免诱因。
病因
病原体: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诱发因素: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致使原存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或者直接接触含有病原体的患者喷嚏、空气飞沫等而诱发本病。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易感性有所不同,一般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等人群,其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本就较差,也更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常见有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7天内痊愈。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因病原体和患者个体差异而异。儿童患者可能在局部和全身症状表现上与成人有一定不同,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诊断
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通过询问患者发病前的接触史、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等病史信息,结合患者鼻塞、流涕、发热等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可升高。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水分摄入,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对症治疗:如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可适当选用解热镇痛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对于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使用鼻黏膜减充血剂等药物缓解,但儿童使用需谨慎。
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除非是流感病毒等特定病毒感染可选用相应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
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儿童可根据年龄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诱因: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淋雨等;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