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是因短期内大量饮酒或酒精代谢异常致多系统中毒反应,发病机制与酒精代谢及对神经等系统影响有关,临床表现分急性(兴奋、共济失调、昏迷期)和慢性(多系统损害),诊断依饮酒史、临床表现及血酒精浓度测定,治疗分急性(促代谢、维生命体征等)和慢性(戒酒及对症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禁饮酒、孕妇严格戒酒、老年人饮酒需谨慎。
一、发病机制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通过乙醇脱氢酶等酶的作用代谢为乙醛,乙醛再进一步代谢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当短时间内大量饮酒,超出了肝脏的代谢能力,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酒精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如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介导的抑制性神经传递,同时兴奋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神经传递,从而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此外,酒精还可影响线粒体功能,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等。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酒精中毒
1.兴奋期:血酒精浓度达到11mmol/L(50mg/dl)左右时,患者可出现眼部充血、颜面潮红或苍白、头晕、欣快、言语增多等表现,此时患者自控力减弱。
2.共济失调期:血酒精浓度达到33mmol/L(150mg/dl)左右时,患者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语无伦次,眼球震颤等。
3.昏迷期:血酒精浓度超过54mmol/L(250mg/dl)时,患者进入昏迷状态,表现为呼吸缓慢、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慢性酒精中毒
长期饮酒可导致多种系统损害,如消化系统可出现胃炎、胃溃疡、肝硬化等;神经系统可出现周围神经炎、韦尼克脑病等;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肌病等;还可影响营养代谢,导致维生素缺乏等。
三、诊断
主要依据饮酒史、典型临床表现及血液酒精浓度测定。血液酒精浓度测定是诊断酒精中毒的重要依据,急性酒精中毒时血液酒精浓度明显升高。
四、治疗
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主要是促进酒精代谢、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等。对于轻中度急性酒精中毒,可让患者适当休息、多饮水,促进酒精排泄;对于重度中毒患者,需进行洗胃、使用纳洛酮等药物促醒等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治疗则需要戒酒,并针对各系统损害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酒精的代谢能力远低于成人,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导致严重的酒精中毒反应,如神经系统抑制等,因此儿童绝对禁止饮酒。
(二)孕妇
孕妇饮酒可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可出现胎儿生长受限、智力低下、面部畸形等,因此孕妇应严格戒酒。
(三)老年人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酒精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酒精中毒,且发生中毒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因此老年人饮酒需谨慎,应避免过量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