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烫伤起泡后,要迅速脱离热源,用冷水冲洗降温,保护水疱,根据烫伤严重程度判断是否就医,后续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注意饮食营养以促进良好恢复。
一、迅速脱离热源
1.及时移除致伤源:若小孩被烫伤起泡,应立刻让孩子远离热源,比如要是被热液烫伤,要迅速将孩子转移到安全处,避免持续接触热源导致烫伤进一步加重。这是因为持续的热源接触会使烫伤深度加深,对小孩皮肤和组织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二、冷却烫伤部位
1.冷水冲洗降温: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一般冲洗10-20分钟,这样可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烫伤程度。冷水冲洗能使烫伤处血管收缩,减少渗出,缓解疼痛。需要注意的是,水温要适宜,一般控制在15-20℃左右,过低的水温可能会引起孩子不适,过高则达不到冷却效果。对于婴幼儿,冲洗时要注意水流不要过大,避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三、保护水疱
1.避免弄破水疱:如果水疱较小,通常不需要刻意弄破,它可以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防止感染。但要注意避免摩擦水疱,尽量让水疱保持完整状态。如果水疱较大或者位于容易摩擦的部位,如手部、脚部等,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处理,医生会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液抽出,保留水疱皮,以保护创面。
四、就医评估
1.判断烫伤严重程度:观察烫伤部位的面积、深度等情况。如果烫伤面积较小,水疱也不大,属于浅二度以下烫伤,可以先按照上述家庭初步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但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水疱较多,或者烫伤部位在关节等特殊部位,或者孩子年龄较小(尤其是婴幼儿),即使水疱情况不严重,也应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烫伤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比如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创面消毒、包扎等处理,以及是否需要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对于低龄儿童,由于其皮肤薄嫩,烫伤后恢复相对较慢,且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所以更需要谨慎对待,及时就医评估。
五、后续护理注意事项
1.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在烫伤恢复过程中,要保持烫伤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如果是包扎的创面,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更换敷料。对于小孩来说,要尽量避免其搔抓烫伤部位,防止水疱破裂或抓破创面引起感染。可以给孩子适当修剪指甲,或者给孩子戴上棉质的小手套等进行防护。
2.注意饮食营养:烫伤后孩子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创面愈合。要给孩子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保证孩子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烫伤创面的修复。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合理喂养,确保营养的充足供应。
总之,小孩烫伤起泡后要采取正确的初步处理措施,并根据烫伤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就医,后续要做好创面护理和营养支持等工作,以促进烫伤的良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