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怎么检查
膀胱炎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尿液检查中尿常规可初步判断,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能明确病菌及敏感抗生素;影像学检查里超声可初步筛查,CT用于复杂情况;膀胱镜检查在其他检查不明时进行,不同人群检查有不同侧重点。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是膀胱炎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指标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炎。一般来说,膀胱炎患者的尿液中白细胞会明显升高,可能出现脓尿;红细胞也可能增多,出现血尿;还可能检测到细菌。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膀胱炎患者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5个/高倍视野,伴有红细胞增多。
2.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能明确引起膀胱炎的具体细菌种类,并确定细菌对哪种抗生素敏感,为后续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通常需要收集清洁中段尿进行培养,若培养出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再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一般培养需要1-3天时间出结果。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用于观察膀胱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膀胱内是否有结石、肿瘤等病变,排除其他引起类似膀胱炎症状的疾病。对于女性患者,超声检查可以了解盆腔内生殖器官的情况;对于男性患者,可观察前列腺等情况。超声检查无创、方便,可作为初步的筛查手段。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膀胱炎情况,或者怀疑有膀胱占位性病变等情况时,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膀胱壁的厚度、有无占位病灶等。例如,当临床上怀疑膀胱炎患者有膀胱肿瘤时,CT检查可以更精准地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等情况,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的常规检查。
三、膀胱镜检查
1.适用情况: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者需要进一步观察膀胱内黏膜情况时考虑进行膀胱镜检查。例如,当尿常规和影像学检查不能完全明确病因,或者怀疑有膀胱结核、膀胱肿瘤等情况时。
2.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膀胱镜检查是将膀胱镜经尿道插入膀胱,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的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溃疡、新生物等。检查前需要进行尿道局部麻醉,检查后可能会有尿道轻微不适、血尿等情况,一般短时间内可缓解。对于老年患者或存在尿道狭窄等情况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膀胱镜检查。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膀胱炎检查时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在检查时更需要考虑耐受性等问题;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膀胱炎相对常见,检查时需注意与妇科疾病等相鉴别;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膀胱炎的发生可能更频繁,在检查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和治疗的影响。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憋尿等人群,在检查时要注意询问相关生活史,以便更全面地评估膀胱炎的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