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性和增生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与膀胱慢性感染、结石、梗阻、盆腔放疗等慢性刺激有关,临床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等,靠膀胱镜结合病理活检诊断,治疗有保守和手术等方式,大多数患者经合理治疗预后较好但有复发可能,不同年龄人群预后因个体差异等不同。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性和增生性病变,属于膀胱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一、发病原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膀胱慢性感染、结石、梗阻、盆腔放疗等慢性刺激因素有关。长期的膀胱刺激,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复刺激膀胱黏膜,可能导致膀胱黏膜的腺性化生;膀胱结石会持续摩擦膀胱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进而促使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下尿路梗阻时,尿液排出不畅,膀胱内压力增高,也会对膀胱黏膜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腺性膀胱炎的发病风险;盆腔放疗等因素造成的局部损伤和炎症刺激,也可能参与腺性膀胱炎的发病过程。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病风险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中青年人群相对有一定易感性,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有些患者还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仅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为表达不清,症状观察相对困难;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症状可能被掩盖或不典型。
三、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来确诊。膀胱镜下可见膀胱黏膜有滤泡样水肿、颗粒状或绒毛状增生等表现,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若发现膀胱黏膜有腺上皮化生即可明确诊断。同时,还可能结合尿液检查、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尿液检查可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超声检查能初步观察膀胱内的大致情况,但最终确诊依赖病理活检。
四、治疗方式
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保守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较轻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如控制膀胱感染等对症处理。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有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等,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以缓解症状。对于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谨慎权衡,比如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手术需更加谨慎评估风险;老年患者若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
五、预后情况
大多数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预后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复发可能。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膀胱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情况并及时处理。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预后可能因个体差异及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恢复相对可能更理想,而老年患者可能恢复相对较慢且复发风险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