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胰腺炎是胰腺酶被激活引发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分轻症与重症,病因包括胆道疾病、感染因素、代谢因素、创伤等,轻症表现为腹痛等生命体征平稳,重症有休克等严重表现,诊断靠血淀粉酶等升高及腹部B超、CT等检查,治疗轻症是支持治疗重症需多学科协作,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积极治原发疾病、健康管理,儿童治疗需注重液体管理等。
一、定义
小儿急性胰腺炎是因胰腺酶被激活引发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分为轻症与重症,轻症多可经保守治疗恢复,重症可出现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
1.胆道疾病:儿童常见胆道蛔虫、胆石症等,蛔虫或结石阻塞胆管可致胰液排出受阻,引发胰腺炎。2.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可侵袭胰腺引发炎症;细菌感染如肺炎克雷伯菌等也可能相关。3.代谢因素: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等代谢紊乱可干扰胰腺正常代谢,诱发急性胰腺炎。4.创伤:腹部外伤、医源性操作(如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症)等可损伤胰腺组织导致发病。
三、临床表现
1.轻症表现:患儿多有腹痛(常为中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疼痛)、恶心呕吐、发热,腹部可有轻压痛,生命体征相对平稳。2.重症表现:可出现休克(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因肺间质水肿等)、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可致手足抽搐)、腹胀明显等,病情进展迅速。
四、诊断
1.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脂肪酶显著升高是重要诊断依据,一般发病后2~12小时血淀粉酶开始升高,48小时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脂肪酶升高时间稍晚但持续时间更长。2.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初步观察胰腺形态、胆道情况;CT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胰腺水肿、坏死等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
五、治疗
1.轻症治疗:采取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必要时给予抑制胰液分泌药物(如生长抑素类药物)。2.重症治疗:需多学科协作,进行脏器功能支持(如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控制感染(根据药敏选用合适抗生素),对于胰腺坏死感染等情况可能需外科干预。
六、预防
1.饮食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减少肠道寄生虫感染风险。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时治疗胆道蛔虫、病毒感染等可能诱发胰腺炎的原发疾病。3.健康管理:关注儿童代谢指标,避免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等代谢紊乱情况发生。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中需尤其注重液体管理,避免因呕吐、禁食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加重;用药时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谨慎使用可能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增加脏器负担,护理方面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