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是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症状分主要表现(关节炎、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次要表现(发热、关节痛、实验室检查异常),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等)、消除链球菌感染灶(用青霉素等)、抗风湿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需综合病情、年龄等个体化治疗并监测病情。
一、风湿热的症状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其症状多样,可分为主要表现和次要表现。
主要表现
关节炎: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一般不遗留关节畸形。以儿童和青少年较为常见,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症状不太典型,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关节症状可能相对更易变化,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关节疼痛的表述和耐受程度不同。
心脏炎:是风湿热最严重的表现,可累及心肌、心内膜、心包等。表现为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等,检查可发现心脏增大、心音改变、心脏杂音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心脏炎的表现有差异,儿童发生心脏炎的几率相对较高,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环形红斑:为淡红色、环形或半环形斑疹,边缘稍隆起,中心苍白,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不痛不痒。
皮下结节:常位于肘、腕、膝、踝等关节伸侧的骨质隆起或肌腱附着处,呈圆形,质硬,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
次要表现
发热: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规则。
关节痛:较关节炎轻,仅表现为关节疼痛,无明显的红、肿、热等炎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异常: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等。
二、风湿热的治疗
一般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待急性期症状消失、血沉接近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有心脏炎者应卧床休息较长时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卧床时间,一般心脏炎无心力衰竭者卧床休息1个月,有心力衰竭者需卧床休息2-3个月,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摄入。
消除链球菌感染灶:常用青霉素治疗,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等其他敏感抗生素。
抗风湿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等,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可缓解关节炎症状,但要注意其可能对胃肠道等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表现不同,儿童使用时需特别关注胃肠道反应等情况。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心脏炎且伴有心力衰竭、全心炎或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的患者,如泼尼松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其可能引发的感染、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在使用时需更加谨慎监测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
风湿热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