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和风疹的区别
紫癜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等致出血,病因有免疫、病毒感染等)与过敏性紫癜(机体对致敏物质变态反应致血管炎,常由感染、食物、药物等致敏),前者皮肤有散在瘀点瘀斑等,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等,后者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等,血常规白细胞可增高、血小板等正常;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经空气飞沫传播,有前驱期低热等,1-2天后出疹等,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可辅助诊断,儿童风疹需隔离等,育龄女性风疹感染可致胎儿畸形等,紫癜儿童和育龄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差异
1.紫癜: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形成的瘀点、瘀斑,直径3~5mm,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致出血)与过敏性紫癜(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加引发血管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包括免疫因素、病毒感染等致血小板破坏或生成减少;过敏性紫癜常由感染(如链球菌)、食物(鱼虾蟹)、药物等致敏。
2.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多见于儿童,病因明确为风疹病毒感染。
二、临床表现区别
1.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出现散在瘀点、瘀斑,可伴鼻衄、牙龈出血,严重时内脏出血,儿童多为急性型,起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
过敏性紫癜: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伴关节肿痛(膝、踝等大关节常见)、腹痛(阵发性绞痛)、便血等,学龄期儿童高发。
2.风疹
前驱期短,有低热、轻度咳嗽、乏力等,1~2天后出疹,先见于面颈部,迅蔓延全身,为淡红色斑丘疹,2~3天消退,不留色素沉着,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儿童感染症状相对较轻,需防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1.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骨髓象见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
过敏性紫癜: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多阳性,血常规白细胞可增高,血小板计数正常,出、凝血时间正常。
2.风疹
病毒分离:发病1周内取患者鼻咽分泌物可分离风疹病毒。
血清学检测: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升高4倍以上可诊断。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风疹: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防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有无脑炎、心肌炎等,出现头痛、呕吐、心慌等及时就医。
紫癜:过敏性紫癜儿童需休息、避剧烈运动,寻并避过敏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防外伤出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用药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影响血小板或致过敏药物。
2.育龄女性
风疹:感染可致胎儿畸形,孕前检风疹抗体,阴性者接种疫苗,接种后3个月内避妊娠。
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可加重病情,需妇产科与血液科共同指导;过敏性紫癜妊娠需密切监测病情。



